在俄罗斯入侵乌克兰一周年的当周,乔·拜登(Joe Biden)对基辅的访问对乌克兰人来说是一个受欢迎的鼓舞。他承诺美国将“一直支持下去”,尽管没有明确界定华盛顿认为可以接受的退出战略。
正如约翰•博尔顿(John Bolton)在本文中所观察到的那样,当西方情报机构发现弗拉基米尔•普京(Vladimir Putin)的威胁显然不是空话时,美国及其盟友为何没有采取更多行动阻止他,历史将提出疑问。如果在入侵前几周向乌克兰提供了更多的武器,或许克里姆林宫会意识到自己错误地认为西方的决心会破裂。
拜登总统可能应该为此承担一些责任,但他是在从欧洲,尤其是德国,那里迫切希望避免失去俄罗斯的天然气。回顾过去,西方对2014年俄罗斯吞并克里米亚的明显漠不关心,鼓励了普京进行最近一次失策的海外突袭。
一直以来,北约大国都急于避免与俄罗斯发生直接冲突,现在也是如此。这就是为什么他们不愿意向乌克兰提供战机。
此外,混杂的信息也无助于形成共同战线,比如埃马纽埃尔·马克龙(Emmanuel Macron)最近出面干预,敦促北约(Nato)给俄罗斯留有谈判出路的空间,以免面临羞辱。
这场战争还使人们重新关注西方军事能力的空心化,尤其是在英国。国防部长本•华莱士(Ben Wallace)正与财政部为争取更多资金而争吵不休。他正在寻求额外的80亿至110亿英镑,以弥补向乌克兰提供武器的不足,并考虑通货膨胀对预算的侵蚀。
作为回应,大多数北约国家都增加了开支,而且由于英国在争取西方支持方面发挥了主导作用,华莱士的要求必须得到满足。苏纳克(Rishi Sunak)周末在慕尼黑表示,“现在是加大军事支持力度的时候了”,这将不可避免地意味着在武器和人员方面的支出增加。
陆军的人手减少到200年未见的水平。英国不仅需要增加武器生产,还需要控制几十年来一直失控的采购成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