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国央行(Bank of England)货币政策委员会(Monetary Policy Committee)本周召开会议,面临两难境地。此前市场预计英国央行将至少再加息一次,很可能从目前的4.0%上调至4.25%。今天上午公布的最新通胀数据显示,英国央行的目标指标——消费者价格指数(CPI)出人意料地从10.1%回升至10.4%,这意味着英国经济已连续6个月高于10%。与此同时,事实证明,英国实体经济比人们担心的更持久。英国预算责任办公室预测,2023年英国GDP不会出现连续两个季度的收缩。
另一方面,最近几个月的货币统计数据显示,此前的加息在抑制货币增长方面相当有效,在截至2023年1月的一年里,广义货币增长不到4%。这表明,不需要进一步大幅加息来降低通胀。
最近银行业的问题使事情变得更加复杂,最近几周美国有三家银行倒闭(包括历史上第二大和第三大银行倒闭),瑞士投资银行巨头瑞士信贷(Credit Suisse)被强制收购(债权人承担损失),美国第一共和国银行(First Republic)预计将在几天后(如果不是几个小时的话)得到救援。美国有两家银行倒闭,直接归咎于近期美国利率迅速上升造成的损失,而市场目前正消化美联储(fed)降息的预期。
在近零利率持续了十多年之后,正常化进程必然会揭示,在接近零利率时代采取的一些策略在更为正常的时期是不可行的。在英国,我们恰恰看到了这个问题的出现,去年9月,采用杠杆负债驱动投资策略的养老基金爆发了危机。当前的银行业危机是下一个表现。还会有其他的。
英国央行目前应该维持利率不变,不需要采取定量紧缩措施。货币增长已经低到足以迅速降低通货膨胀。应该暂停一下,让家庭和金融市场发现,在目前的水平下,它们能应对得有多好。不过,这并不意味着未来利率不会走高。按历史标准衡量,目前的利率仍处于低位。我们最终总是要适应一个非零利率的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