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失去西雅图最大的科技公司之一的工作后,一些员工发现自己面临着一个意想不到的问题:你想回到刚刚解雇你的公司吗?
这里有个陷阱。这些来自第三方招聘人员的报价是合同职位,而不是员工职位,这些招聘人员急于将员工安置在他们刚刚离开的公司。他们会有一个截止日期,较低的工资,没有福利,没有股票期权。
对于员工来说,这些信息从麻木不仁到侮辱性不等。
“我们都刚刚经历了人生的震惊,我最不需要的就是你继续要求我去一家刚刚解雇我的公司,”一位前微软员工说,他在3月份被解雇,并要求在求职期间保持匿名。
另一名今年1月被亚马逊解雇的员工表示,他们听说有几家招聘人员专门招聘有亚马逊工作经验的人。出于对未来就业前景的担忧,这名员工要求匿名。
在一次回复中,这位前亚马逊员工向招聘人员传递了这样一条信息:“告诉亚马逊,如果他们想要一名工程师,他们可以在这个月晚些时候不解雇我。”
包括亚马逊(Amazon)和微软(Microsoft)在内的科技公司,通常会通过第三方公司来补充自己的招聘工作,帮助寻找感兴趣的合格候选人来担任新职位,尤其是合同职位。即使这些科技公司继续裁员,这些招聘人员也没有停止。自去年11月以来,亚马逊已经裁员2.7万人,而微软也宣布了今年裁员1万人的计划。
因为公司和招聘人员撒下了一张大网,最近被裁掉的员工仍然会被困在潜在候选人的人才库中——不管他们是否愿意。
这位前微软员工说,收到解雇通知书后,一大批招聘人员纷纷伸出手来提供新职位。一位招聘人员不断告诉他们:“你们非常适合微软。”这名员工说,他们不得不三次向招聘人员解释,他们不会从全职工作转到合同工岗位。
“我喜欢我所做的。我爱这家公司。”“我没有什么负面的话要说。如果内心有什么问题,我会敞开心扉——但我确实有一种自豪感。我绝对不想回去……赚一半的钱。”
从招聘人员的角度来看,接触在同一家公司有工作经验的员工是有意义的——即使他们最近被解雇了。
人力资源公司Insight Global的总裁劳伦斯·迪尔斯(Lawrence Dearth)说,一般来说,招聘人员只是希望能接触到有才华的人。初次接触之后,他们会把应聘者的简历发给10到15家不同的公司。
“也许其中一个是你刚刚被解雇的公司,但可能还有其他14个,”迪尔斯说。
招聘公司24 Seven Talent的高级副总裁纳比尔·乔杜里(Nabeel Chowdhury)说,除此之外,科技公司经常要求招聘人员寻找已经在他们公司工作过的员工,尤其是在招聘合同职位时,这需要员工迅速跟上工作节奏。
这就是发生在前亚马逊员工身上的事情。一位招聘人员发来的信息是这样开头的:“联系你,看看你是否愿意以合同工的身份回到亚马逊?”
亚马逊的一位发言人表示,该公司可能会雇佣合同工来支持短期或特定项目的工作,或者当需要专业技能时。这位发言人补充说,合同工并不意味着要取代全职员工。
该发言人表示,根据《西雅图时报》提供的信息,该公司无法对这名前雇员收到的具体信息发表评论。
亚马逊负责人力资源的高级副总裁贝丝•加莱蒂(Beth Galetti)在一份报告中表示,自去年11月首次冻结招聘以来,亚马逊已表示将在某些情况下继续招聘,包括填补一些职位空缺,并在“一些目标岗位”扩大团队。
该发言人表示,亚马逊已经优先安排受裁员影响的员工担任空缺职位。
微软拒绝对本文发表评论。长期以来,该公司一直依靠承包商来帮助补充其员工的工作。几年前,微软曾一度拥有7万多家供应商。目前还不清楚微软与多少承包商合作。
Fuel Talent的董事总经理、主要与软件工程师打交道的招聘人员阿尔伯特·斯奎尔斯(Albert Squiers)说,公司认为全职和合同制职位是预算的两个不同部分。他说,公司可能会在裁员期间转向承包商,因为“最终,团队和产品仍然需要完成工作”。
“在大多数情况下,员工是最昂贵的资源,”斯奎尔斯说。首要目标是控制成本和支出。
24 Seven的乔杜里说,当招聘人员联系被解雇的员工或担心即将裁员的员工时,他们会收到各种各样的回应。而且很难估计某人对第一条信息的反应。
乔杜里说,有些人回应说,“非常感谢你的帮助,我需要一份工作,我们今天谈谈吧。”还有人说:“你太麻木不仁了,我刚刚被解雇了。”
乔杜里补充说,一笔遣散费可能会让工人度过几个月,也可能影响他们的反应。
“我认为每个人都在努力做到最好,每个人都在努力调整,”他说。“当你行动迅速时,有时很容易忘记同理心。这通常会以这样或那样的方式造成一些压力。”
在与大型科技公司合作的招聘公司24 Seven,求职者的回复率有所上升。通常,大约35%的人会回复招聘人员的信息。如今,这一比例接近50%。
另一方面,过去每周发送20多个空缺职位的公司现在一个也没有发送。
乔杜里说:“这绝对是一种转变。“但我们也认识到,这种转变是周期性的。整个经济将走出困境,只是我们不一定知道什么时候。”
根据金融咨询公司clarity Capital去年的一项调查,一些员工在浏览招聘信息的同时,也在小心翼翼地避开“幽灵工作”的招聘信息,这些职位是公司在网上发布的广告,但实际上可能根本没有招聘意向。
另一名曾在亚马逊无人机送货服务Prime Air工作的前亚马逊员工认为,他们陷入了“幽灵工作”的陷阱。
今年1月失去Prime Air的工作后,这名员工开始在网上找工作,并在第三方求职平台上看到了自己的确切职位。
亚马逊的一位发言人表示,这些招聘信息是不合法的,并指出这些职位并没有发布在公司自己的招聘网站上。
但对于工人来说,看到自己的工作被列为可能的空缺职位是在被解雇的震惊之后的又一个打击。他们说,这次经历“让我嘴里有一种恶心的味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