显然,在“脱欧的英国”表现糟糕的时候大肆宣传是可以的,但在其他主要经济体的情况更糟的时候指出来是不可接受的。邻国的麻烦不是欢呼的理由——但背景很重要。
如果你想选择“欧洲病夫”,那就去德国吧。最新数据显示,由于消费者支出在高通胀和实际工资大幅下降的重压下崩溃,这个欧盟最大经济体在过去两个季度都出现了萎缩。
这延续了一种趋势。自2016年公投脱欧以来,英国经济(以GDP衡量)增长了5.9%,而德国GDP仅增长了5%。
其他欧洲国家的健康状况也好不到哪里去。自2016年以来,法国经济增长了8%。这在一定程度上是由于采取了更有利于商业的政策,包括削减公司税(遗憾的是,英国已经放弃了这一政策)。但这也反映了在能源危机期间政府的大规模干预,使主要供应商(EDF)陷入困境,并让法国纳税人背上了巨额账单。上个月,惠誉(Fitch)下调了法国的主权信用评级,并警告称,法国的公共财政“弱于其他国家”。
自疫情以来,意大利是欧洲主要经济体中增长最快的国家。但这种强劲的表现受到了由补贴和税收减免推动的建设热潮的吹捧,而这一热潮现在已经碰壁。它的反弹也需要放在全球金融危机以来增长“失去的十年”的背景下看待:意大利经济规模仍比2008年初小3%。
他们预测的失败意味着留欧派的末日预言者不得不求助于另外三种证据。首先是将英国与欧洲其他主要经济体在商品贸易、商业投资或通胀方面的表现进行比较。如果你仔细选择数字和时间框架,就有可能描绘出一幅看跌的画面。但还有其他一些解释(比如新冠疫情和能源危机对每个国家的不同影响)与英国退欧关系不大。
第二个诀窍是依赖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和经合组织等机构的预测。这里有很多问题。一个是,这些志同道合的组织对英国退欧持负面看法,因此这必然会反映在它们的预测中。同样说明问题的是,IMF已经不得不将其对英国2023年的增长预测上调了整整一个百分点,现在还预测,英国经济在未来5年的增长速度将超过德国、法国或意大利。
第三种方法是运行数学模型来证明,如果我们留在欧盟,英国经济会做得更好(或不那么糟糕)。这些模型——比如欧洲改革中心(CER)发布的“doppelgänger”模型——基于成熟的方法,应该认真对待。然而,鉴于过去几年的大规模全球冲击,很难构建一个强有力的反事实。结果通常也无法通过基本的“嗅觉测试”:CER模型表明,如果我们投票留欧,英国经济自2016年以来的增长速度将是现在的近两倍。
另一些人则声称,如果没有脱欧,英国食品价格通胀会降低三分之一。但自2019年以来,英国的食品价格涨幅与欧元区差不多,而德国的涨幅要大得多。
去年,英国净移民人数创下历史新高。不管你怎么想,人们显然希望在“脱欧后的英国”生活、工作和学习。也许他们也不相信末日预言者。
朱利安·杰索普是一位独立经济学家